新闻中心

2020.11.12
英豪齐聚金陵城,臻和MRD检测震撼上市!

11月7日,2020「CSCO 臻和精准治疗高峰论坛」在南京圆满召开。全国各地数百名来自肿瘤内、外科的临床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汇聚一堂,从肺癌到消化道肿瘤,从复发监测到转化医学,聚焦肿瘤精准治疗前沿课题,梳理2020年度的精华荟萃。


1.png


会议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叔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柏用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孙大强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绪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卉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卢震海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丽珠教授,以及臻和创始人兼CEO杜波、创始人兼首席医学官张恒辉博士、首席科学官陈维之博士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


主席致辞


1.1-大会主席 秦叔逵教授.jpg


秦叔逵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臻和与CSCO共同搭建的学术平台——CSCO 臻和精准治疗高峰论坛,该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数十场学术会议。通过这个平台,国内肿瘤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研究人员可以进行深度交流合作,增强互动,有利于推动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


CEO开篇:管见未来


1609148104423146.jpg


臻和创始人兼CEO杜波表示,治疗理念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认识不断完善。伴随着测序技术的迭代,精准诊断产品逐步覆盖了肿瘤遗传、早筛、术后分子诊断、预后风险评估、动态监测、精准用药和后续监测等全周期。臻和在各个癌种当中也打造了对应的产品,适用于肿瘤治疗的全程。同时也期盼跟临床专家、制药公司等多方持续开展科研合作,实现临床转化,共同为患者提供肿瘤精准诊疗服务。


微小残留病灶(MRD)篇


1609148236353202.jpg


刘伦旭教授为大家介绍了《MRD在早期肺癌中对于预后的意义》。刘教授回顾了国内外运用ctDNA预测预后的研究,同时分享了与臻和共同发起的前瞻性肺癌队列研究进展,该研究利用臻和的NGS大Panel检测既能满足MRD检测要求,又有临床用药指导使用的普适性。未来可以进一步设计前瞻性干预性研究,探寻对围手术期ctDNA检测MRD+患者合理可行的干预方式,以改善患者生存。


1609148305170310.jpg


陈维之博士在《聚焦早期,MRD的研发之路》主题报告中,介绍了臻和在早期肿瘤精准诊疗产品技术研发中的思考和探索过程。陈博士强调,系统化的验证和大规模临床队列的临床证据,是基因检测产品能否应用在早期肿瘤临床实践当中的至关重要因素。以臻和MRD检测平台MinerVa为例,该平台经过了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队列验证,能够对早期肺癌术后复发风险提供一个独立于TNM分期的复发风险预测。


现场的精彩报告引发了嘉宾们的热切交流与互动探讨:


1609148404226312.jpg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涛教授指出,由于病理检测的精确性因素、对淋巴结的评估存在不足等问题,导致目前肿瘤的临床分型被低估。在影像学、病理学的技术条件无法鉴别的情况下,利用MRD检测,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机会。检测的结果,应当区分来看,如果确定检测到非常明确的驱动基因阳性,对于这样的患者,临床医生可以进行积极地干预。


1609148499560517.jpg


深圳市人民医院杨林教授表示,从研究数据可见,术后复发概率证实了外科治疗手段的局限性,MRD检测中预测复发的时间节点极为重要。尽管目前的研究还缺乏干预性的临床证据指导,但MRD检测本身很有必要,可以提高临床的重视程度,动态监测肿瘤的进展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预后和复发的问题,是否需要及时地干预。


1609148561540086.jp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少华教授表示,对于早期的肺癌治疗,比如说IA期肺癌目前主要是采取亚肺叶切除为主,但切除的亚肺叶常规的不做病理检测。如果能够寻找一些临床的表观特征或病理特征,能跟MRD有直接相关性的话,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检测的精准性会更理想。


1609148624225516.jpg


孙大强教授在讨论环节的总结中对臻和MRD检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也提到,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把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让医生和患者从中受益,为早期肺癌患者的诊疗水平提高,为早期患者长期生存水平的提高,做出一份努力,做出一份贡献。


随后,与会的专家跟全场嘉宾共同见证了臻和MRD检测上市的启动仪式。


1609148708119143.jpg


精准治疗篇


1609148788862065.jpg


郭卉教授分享了《基因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主题报告,围绕基因检测在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当中的应用,做了深度探讨。


1609148869807206.jpg


卢震海教授作了《基因检测在结直肠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围绕基因检测在早中期结直肠癌遗传诊断、辅助与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它在靶向治疗全面选择、免疫治疗获益人群评估中的应用,做了深入解读。


1609148935562240.jpg


张恒辉博士通过《面向临床需求的产品开发》主题报告,介绍了臻和在业内最全面的多维诊断评估体系,覆盖免疫循环七大步骤,基于多维组学、多维MRD,实现了从早期诊断到术后复发预测、监测的临床应用场景覆盖。从肿瘤精准诊疗的临床需求始于个体化用药,进而到预后复发监测、围手术期治疗选择、诊断与分型等,公司通过自主开发的百适博、融合基因检测的容适博、免疫微环境检测产品朗蒂思,全面评估肿瘤基因组变异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个体化用药指导方案。同时,臻和独家引进的免疫评分Immunoscore、MammaPrint、BluePrint具有高级别临床证据,受到国际顶级权威指南的推荐,可以在诊断分型、预后预测、辅助与新辅助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导。


1609148998816986.jpg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丽珠教授在《肺癌精准诊疗病例分享》分享了RNA-NGS检出复杂结构变异患者从阿来替尼治疗中获益的病例。该患者借助RNA-NGS检测(产品:容适博)发现的ALK-EML4(e13,e20)融合属于经典融合V1亚型,对于ALK抑制剂治疗反应敏感,迅速地缓解了患者症状,有效地延长了生存周期。患者后续ALK-TKI治疗出现疾病进展时,再次活检及准确的基因检测仍然非常有意义。


16.png


在该病例的讨论环节中,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吴明玮教授表示,ALK抑制剂大概有30%会出现耐药情况,它的机制比较复杂,还没有形成完全的公论,比如激酶突变等情况。当病例中的患者进一步出现ALK抑制剂耐药后,可以进行二次基因检测,观察他的突变情况。如果患者有可能使用新一代ALK抑制剂,治疗方案可以考虑更换。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杨福俊教授表示,该病例肿瘤的异质性较强,首诊发现的是EGFR突变,应用TKI耐药后又出现ALK融合变异,同时患者还存在BRCA1胚系突变,不能作为单一克隆的肿瘤看待,建议该病例后续进行动态监测,继续追踪克隆演化,早期发现新的可干预的靶点、早期干预,可能会持续给患者带来获益。


巅峰对话


1609149506753857.jpg


在“合创未来,精准共赢”的对话环节中,嘉宾们就“在患者的不同治疗阶段,基因检测如何更精准地制定靶向治疗方案”、“如何通过免疫治疗标志物的检测辅助临床用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雷增杰教授表示,对于晚期肿瘤的治疗,动态监测非常重要。例如出现耐药、肿瘤发生转移、新药物出现等不同的时期,都需要有动态的监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马守成教授表示,未来基因检测在辅助治疗阶段,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途。以臻和引进的免疫评分Immunoscroe为例,在结直肠癌上可以把原来的II期、III期分别再做高危/低危的细分,根据免疫评分高低判断患者的预后,这是基因检测在辅助治疗阶段很好的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林锋教授表示,基因检测在肿瘤诊断治疗的作用毋庸置疑,国内外都有非常多的报道证实了这一点。从科研的角度而言,不能只看基因检测的一次性价比。随着我们对于肿瘤认识的不断提升,目前不为人知的基因突变,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发现它们的价值。因此,从早期、中期、晚期对肿瘤做一些有探索价值的基因检测,可能对未来肿瘤的诊断、治疗、监测、复发产生很大的帮助。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安彤同教授提出,对于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临床医生亟需一个能够多维评估的免疫检测平台,包括PD-L1、CD8的检测。


对此,张恒辉博士在谈及产品转化应用话题时指出,打造一个让临床医生信赖、让患者受益的产品需要符合价值医疗的三大要素,即“高价值、广覆盖、低价格”。


1609149740907961.jpg


张绪超教授在主持结语中提到,优秀的检测产品首先是性能好,需要具备好的临床证据。有的临床试验周期非常长,所以要鼓励临床医生跟企业形成战略合作。此外,产品的价格低、覆盖面广,且Panel越来越大,这些都是应用要考量的重点。


大会总结


1609149769258574.jpg


会议最后,沈柏用教授在大会总结中强调,肿瘤的研究是一个全生命周期,也就是说,在肿瘤生存的过程当中需要全周期的生物信息采集、观测,包括肿瘤的发生、生长、发展,由于这个任务太艰巨,目前为止还无法全部实现。但现阶段,我们可以掌握肿瘤的免疫微环境、代谢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多方面的变化,对肿瘤的治疗很有意义。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