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9.07.19
群贤汇聚,CSCO臻和精准治疗高峰论坛圆满“落沪”!

6月22日,由臻和科技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举办2019“CSCO臻和精准治疗高峰论坛”上海站会议圆满落幕。本次大会针对肿瘤精准治疗领域,围绕“肺癌精准治疗、多维诊疗”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极具专业深度的学术演讲和探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专业人士共襄盛会。


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海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深圳市人民医院杨林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马锐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北京协和医院梁乃新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宋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晓燕教授,以及臻和科技创始人兼CEO杜波、臻和科技首席信息官何骥博士担任论坛演讲嘉宾。


共同出席并参与讨论的嘉宾还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傅文凡教授、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季有信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秦颂兵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宋霞教授、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汪栋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王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京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袁振刚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岳东升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大昕教授。


周彩存教授


会议开场,大会主席周彩存教授发表致辞。周教授对臻和注重转化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指出,没有精准诊断就没有精准治疗,如今的诊断依据不仅要参考病理层面,分子标签的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梁乃新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梁乃新教授带来第一项报告,即《肺癌围术期精准治疗新思路》。梁教授在报告中详细讲解了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术后辅助治疗、术前新辅助治疗、同步放化疗、复发与预后”诸多方面的内容。目前,早中期NSCLC临床上未被满足的需求仍然很高,围手术期综合管理至关重要。梁教授从“临床风险因素、不同化疗方案获益程度、辅助靶向治疗多久”等方面,对术后辅助治疗、免疫治疗探索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术后复发监测进行了探讨。


宋勇教授


东部战区总医院宋勇教授对《晚期肺癌精准治疗新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宋教授详细解读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对EGFR敏感突变疗效大比拼,除单药治疗可选外,多种新联合方案开始挑战一线,形成群雄割据局势;可用靶向药日益增多,KRAS突变或者罕见ROS1/RET融合及MET14跳跃等不再缺药,新药疗效逐渐提升;耐药机制和治疗过程的基因变异演化等方面。同时宋教授剖析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趋势,针对IO单药、IO联合治疗、肝转移亚组等临床试验数据更新,解读了免疫治疗的优势,在筛选获益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对常规的标志物PD-L1、TMB阐述新的应用领域,还探索新兴标志物预测价值。


周晓燕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晓燕教授的报告题为《多维评估助力临床诊疗精准实践》。周教授从“最基本的基因检测、多层面的NGS检测,以及跟免疫治疗相关的多维评估”展开了介绍。


杜波CEO


会上,臻和科技创始人兼CEO杜波围绕肿瘤的进化、人类的认知变化,以及肿瘤的治疗规律发表了演讲。他表示,臻和希望同医生、药企在用药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治疗方式等多个领域中共同合作探索,成为改善肿瘤生命质量的引领者。


何骥博士


臻和科技首席信息官何骥博士作了题为《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于肿瘤临床应用中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分享了臻和团队在基于其历史上数万例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和挖掘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并交流了臻和团队如何在临床检测产品的设计和验证,以及多维检测平台的打造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可重复性,并以真实案例展示了基于真实数据的统计与建模对临床研究和应用的重要价值。


除学术报告外,论坛上还设置了对话环节。众多专家就“NGS检测panel大小的选择、多维检测对肿瘤治疗的意义、基因检测如何辅助术后患者的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嘉宾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使参会者受益匪浅。


随着组学研究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肿瘤大数据的建立和应用,精准治疗已成为当下医学领域尤其是肿瘤学最受关注的话题。整场会议在热烈而隆重的气氛下圆满结束,相信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臻和未来将会推出更多的检测方案,为临床提供精准的用药选择。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