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9.10.24
CSCO臻和精准治疗高峰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

有人称她为“雾都”,犹如畅游云间的绝美仙女;同时又有“山城”之美誉,道路蜿蜒崎岖;近几年凭借宛若时空交错的“8D魔幻”城市布局,更是一跃成为新晋“网红”都市——这就是“远者来,近者悦”的重庆。在这座贴满各种标签、处处藏着惊喜的西南大城,本月13号迎来了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臻和科技联合举办的“CSCO臻和肿瘤精准治疗高峰论坛”。


 


本次论坛由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后杰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王东教授、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张绪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朱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柯尊富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唐春兰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八一医院)韦韦教授,以及臻和科技创始人兼CEO杜波、臻和科技首席信息官何骥博士担任论坛演讲嘉宾。   


共同出席并参与讨论的嘉宾还包括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戴纪刚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冯刚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侯小明教授、北京友谊医院李杰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建军教授、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马虎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海东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梅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袁菲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宇教授。


 

朱波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朱波教授发表了题为《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新进展》的主题报告,朱教授对臻和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报告阐述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段的发展、基因检测对肺癌精准诊疗的作用、NGS技术优势、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更新等内容。


 

张俊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分享了《胃肠肿瘤精准诊疗的若干热点问题》主题报告,剖析了胃肠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与瓶颈、胃肠肿瘤分子分型所提示的新治疗策略、精准诊疗疗效判断的难点等内容。


 

柯尊富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柯尊富教授做了题为《多维评估助力临床诊疗精准实践》的主题演讲,解读了作为肿瘤精准治疗基础的基因检测的价值、NGS技术发展、多维评估在精准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等内容。深度阐述了在靶向治疗时代,二代测序逐渐优化和标准化,检测样本从单纯组织过渡到液体活检,评价维度从单个基因变异扩展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肿瘤信号通路。在免疫治疗时代,在PDL1、TMB、MSI的基础上,TLIs、GEP、细胞因子等免疫微环境的多维指标助力精准免疫治疗成为可能。


 

唐春兰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唐春兰教授带来了《当EGFR-T790M与MET相遇:双靶向联合克服肺腺癌耐药1例》,解读一例EGFR-T790M与MET扩增共突变患者该如何处理耐药的病例。唐教授在总结中提到,肿瘤患者在最初做基因检测的时候,建议选择全面的检测,以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和疗效预测。在可实现的条件下,组织和体液同时做检测,则更有利。


 

韦韦教授


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八一医院)韦韦教授发表了题为《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合并脑转移肺腺癌1例》的主题演讲,解读一例携带有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在使用克唑替尼治疗之后得到较好应答,并对后续耐药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案例提示,对于MET 14号外显子跳跃这类较复杂突变,NGS是更优选的检测方式。


 

CEO杜波、何骥博士


会上,臻和科技创始人兼CEO杜波围绕肿瘤的进化、人类的认知变化,以及肿瘤的治疗规律发表了演讲。臻和科技首席信息官何骥博士作了题为《肿瘤临床研究中真实世界数据挖掘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汇报了臻和团队如何在临床检测产品的设计和验证,以及多维检测平台的打造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可重复性,分享了臻和团队在基于其历史上数万例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和挖掘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并以真实案例展示了基于真实数据的统计与建模对临床研究和应用的重要价值。


 

讨论环节


会议在专家的热情讨论中进入尾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在总结中提到,经历了经验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之后,未来医学的方向是以大数据为主的智慧医学。期待在将来的日子里,精准检测能用“3D”反应出肿瘤细胞的立体环境、肿瘤本身的微环境,以及肿瘤的进展变化。


作为CSCO的团体会员单位,臻和科技一直致力于为医生、患者、合作伙伴创造多方共赢的机会。“CSCO臻和精准治疗高峰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年,旨在分享海内外前沿学术信息,传递崭新诊疗理念。我们衷心地期待,借着这个开放、畅谈学术的交流平台,可以为医生学者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提供便利,共同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的发展,为肿瘤领域的精准治疗贡献力量!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