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9.04.10
喜讯 | 臻和科技见刊 Oncology Research

近日,臻和科技与李臻副教授及韩新巍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专家),在“Oncology Research”上合作发表了一篇有关胆管细胞癌发生与转移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ncRNA SNHG1 and miR-140 in regulating growth and tumorigenesis via TLR4/NF-κB pathway in cholangiocarcinoma.”。


 


 

李 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诊疗与教学、科研工作,尤其擅长腹部肿瘤与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介入治疗工作。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各级科技攻关项目5项,获国家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主编专著2部。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科技成果奖6项,先后获“郑州市创新骨干、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河南省青年科技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学术任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出血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介入分会委员


概要
文章结合体内和体外研究,阐释了在胆管细胞癌中,SNHG1/miR-140/TLR4/NF-κB信号通路网络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调控作用。SNHG1与miR-140竞争性地结合TLR4,调控下游通路NF-κB的激活和抑制,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过程。另外,作者提出了利用SNHG1作为靶点进行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研究背景
胆管细胞癌(CCA)起源于肝内和肝外胆管恶性转化上皮细胞,是肝胆管原发癌症中第二常见的癌种。近20年来CCA的发病率在亚洲显著攀升,且预后不良。CCA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但手术只适合早期患者的治疗且容易复发,5年生存率只有10%。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因此通过阐释CCA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探索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开发治疗新靶点成为CCA研究亟待研究的热点。
细胞中存在的长非编码RNA(I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通路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IncRNAs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相关报道发现lncRNA SNHG1与多个癌种(包括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的恶化、进展和预后差有关,但在CCA中的功能和隐藏机制尚不清晰。

研究结论
本文针对CCA中SNHG1的功能和相关通路内的分子互作和与癌症进展的关系展开研究,不仅揭示了SNHG1/miR-140/TLR4/NF-κB信号通路对于CCA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也提出SNHG1是一个有潜力的靶向治疗靶点。



本研究发现SNHG1表达水平在CCA细胞系中呈爆发式增长,敲低SNHG1表达水平后,CCA细胞增殖和侵袭性受到抑制。另外,在CCA中,miR-140可抑制TLR4/NF-κB通路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SNHG1作为miR-140竞争性内源RNA(ceRNA)会解除这种抑制作用,提高TLR4的表达水平、激活下游NF-κB信号通路,刺激CCA肿瘤细胞生长、肿瘤发生和转移。


 


参考文献:
Zhen Li, Xin Li, Xiao Du, Henghui Zhang et 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ncRNA SNHG1 and miR-140 in regulating growth and tumorigenesis via TLR4/NF-κB pathway in cholangiocarcinoma. Oncol Res. 2019 Feb 14. 

  返    回